什麼樣的電子商務市場能讓鴻海、阿里巴巴、日本軟銀、美國Amazon都決定砸錢?
市場夯 投資熱
去年(2015年)鴻海攜手阿里巴巴分別帶著2億和5億美元的資金來到了印度,一同入股印度第二大電商Snapdeal,而這家公司才在前幾個月拿到日本軟銀孫正義約6.27億美元的資金。前一年的同時,印度最大電商Flipkart更拿到近20億美元的總投資額,之後陸陸續續也獲得來自海外資金的挹注;印度的電商市場到底有多夯? 光2015年Flipkart﹆Snapdeal所獲得投資以及Amazon砸下的資金加起來就有70億美元之多,這個數字已遠超過印度2014年電商交易額。
挾著全球第二大人口(12.7億)國家的光環,印度市場備受矚目,其上網人口根據Eonomic Times 報導,印度2015年7月上網人口達到3.54億人,同年成長率達32%,雖其目前電商市場規模約為76.9億美元(2015年)並不高,但巨量的人口基數,其市場成長率仍讓人不容小覷,根據Forrester 專家預測,在未來5年(2015-2019)其電子商務年成長率將可超過51%,也是讓投資人很看好的原因。
印度電商相關數據(2015年)
項目
|
數值(2015年)
|
|
1
|
全國總人口
|
12.7億(人)
|
2
|
上網人口
|
3.54億(人)
|
3
|
網路滲透率
|
28%
|
4
|
網上營業額
|
76.9億(美元)
|
5
|
貨到付款交易佔比
|
75%
|
電商LOcal三巨頭
1. Flipkart
2008年成立,是由Amazon的兩名前員工所創辦,創始人為Binny Bansal,為印度排名第一的電商,Flipkart起初僅為一家網路書店,之後再慢慢擴展多類商品,被稱為印度的Amazon。現會員總數破2萬人,會員人數超2,600萬人,每日的頁面瀏覽量也達800萬次,擁有約80萬家商家。
Flipkart除B2C的模式外,也經營B2BC的模式提供第三方廠商入駐銷售,另外,也推出Flyte音樂網站,提供歌曲下載,目前已收錄200萬首歌,每日下載數約5000次。
2. Snapdeal
2010年成立,最初形式與Goupon類似提供每日優惠商品銷售,一年後轉型為ebay、淘寶型的C2C網站,創辦人為Kunal Bahl,約1200名員工,為印度第二大的電子商務平台,擁有約20萬家商家,其中交易來源以行動裝置佔最大宗。
近年來自日本軟體銀行、鴻海富智康集團、ebay、Intel以及印度當地的投資企業共募得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挹注,目前市值估算約70億美元。
3. Paytm
為印度最大行動支付平台,母公司為One97
Communication, 2010年成立,最初是從經營手機充值服務的網站開始,之後逐漸增加帳單支付服務,包括: 電費、媒氣費、電話費等,也與多家跨國銀行在信用卡、金融卡等為合作伙伴。2014年開始經營電子商務平台,2015年再新增旅遊及票務的服務,其Paytm Wallet電子錢包每天需處理約200萬筆的交易。
2015年獲得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的投資5.75億美元,取得約25%的股權,
商家數量約10萬家,目前市值估算約40億美元。
未來二大趨勢
1. 手機應用成為主流
電信市場的開放造就印度手機市場爆炸性的成長,相較於國營固網的高額電信費,手機的服務費及通信費率不斷下降,許多人乾脆退掉家裡固網的線路,將家用有線電話換成行動電話,每月的固網的電信要22美元,而手機的服務費只需6.6美元,也因此印度使用手機上網的習慣也成了主流。
根據Indiamart報導,印度手機使用人口2015年為3.06億人,預計2016年達到3.71億人口的規模,其中都市使用人口約鄉村的2.5倍,都市人口較習慣使用手機消費上網購買商品或票卷,但鄉村人口則大多用在社群聯繫上,上網購買商品的比例僅佔1%。
資料來源: The Economic Times, 2016年
2. 全通路發展更穩當
印度電商看似前景看好,但其市場發展卻不以獲利做為主要考量,因此在其不斷成長的市瑒交易規模下,毛利率卻是呈現負利率,財報更是虧損的狀況。然而同為廣大人口的國家,印度不似中國,其人口分佈較為平均,因此印度的線下通路則仍可保有一定程度的營業利潤,以自營小店來說約有6-8%的營業利率,大規模的零售商雖成本高,但仍可維持2-4%的利潤。
結合線下通路,除可平衡利潤報酬外,對消費來說電商企業也可藉由實體店面提供更好的服務,如便利到店取貨,商品解說試用等,以優化消費者體驗,提升顧客忠誠度,更可強化電商企業在印度廣大網購市場的競爭力。
巨浪下的隱憂(結語)
資金熱潮一波一波來襲,印度的電商企業從不煩惱資金來源,成了一個揮霍無度的富家公子,這樣的市場形態,電商企業對營業模式如何獲利己非其業務考量的重點,如何搶奪市場份額成為其經營王道,這樣的攻略造成市場上各平台不血成本地進行價格撕殺戰,不惜成本的瘋狂燒錢,2015年初來乍到的Amazon財報虧損172.4億盧比(約84.5億台幣),Snapdeal為133億盧比,Flipkart更嚴重接近200億的虧損。
當熱錢燒完了,接腫而來的是裁員現象,許多電商企業開始進行內部縮編,單單2015年一年的時間,就有數以百計的員工遭到解雇,如:線上賣房地產的Grabhouse裁員了150名員工,網路餐飲快遞公司Tinyowl也解雇了上百名員工,其創始人還因此被綁架,更造成了社會的不安。
這樣的電商產業形態,尚未發展健全的獲利結構,不禁令人擔憂,熱錢巨浪下,等潮汐退去之後,還有多少家電商企業能倖存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