奈特‧席佛是一個統計學家、數學家,也是一為知名部落客,創辦PECOTA系統,用統計數字追蹤大聯盟棒球員表現,隨後他轉向政治,擅長分析海量數據,並準確預估選舉結果,他到底憑藉甚麼能力讓所有大型民調機構跌破眼鏡,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
資訊越多
問題越多
資訊總量快數增加,速度之快,讓我們對如何處理資訊的理解,還有我們分便有用的資訊和假事實的能力都跟不上。矛盾的是,多了那麼多共享的知識,結果卻是加深了國家與宗教之間隔閡。我們擁有「太多資訊」的時候,本能會採取簡便作法就是選擇性處理,討出我們喜歡的部分、忽略剩下的部分找和我們做相同選擇的人結盟,與其他人為敵。
預測(Predict)和預料(Forecast)在之前指的是不一樣的東西,預料來自英語的日耳曼語字根,預測來自拉丁文。做出預料通常意謂著要在不確定的狀況下做出規劃,這就表示必須要能深謀遠慮、有智慧、勤奮刻苦,比較像我們現在「遠見」(foresight);預測概念:我們可能會詮釋世界的知識訊號,好讓我們可以從這些訊號得到好處。
預測對我們的生活而言不可或缺,每次我們選擇上班的路線、決定要不要去第二次約會,我們都在預測未來會如何進行─還有我們計畫會如何影響我們喜歡的結果出現的可能性,以數據為導向的預測會成功─也會失誤,如果我們否定自己在這過程中扮演的角色,失誤的機率就會提高。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做出完全客觀的預測,預測永遠都會受我們主觀看法的影響。
預測失誤的公式
供需是「負向回饋」(價格上升,銷售量就下降),負項回饋對市場經濟是件好事,如果價格越高銷售量就越高,例如:檸檬水的價格是25元,漲了1倍─但銷售量沒有下降,現在把價格提高到500元時,銷售量又加倍了,到最後每個人都會因為檸檬水破產,而你賺來的錢也買不到東西。負項回饋就像是恐懼與貪婪之間回饋,有些投資人喜歡風險,有些人不愛,這個偏好會互相抵銷,如果有太多的貪婪時,就會出現泡沫;太多恐懼時,就出現恐慌。
以美國房市為例,許多已經買了房子的美國人一開始其實不是真的買得起,他們的房產市值很快就低於貸款餘額,但是大家已經認定有這麼多人購買這些資產,不可能出錯,結果投資數兆美元,高度槓桿操作之後,不重傷經濟無從解套。
就如同假設你從未酒後駕車,肇事紀錄也很低。今晚你喝了酒,請預測今天駕車肇事的機率?如果你拿過去的記錄分析預測,那麼你出事的機率肯定相當低;但是喝酒開車並不在你過去記錄的樣本內。這個預測問題出在模型錯了、忽略樣本外的重大訊息──而這也就是席佛認為,大家對房市泡沫以及雷曼兄弟垮台,無法精準預測的主因。
預測正確的態度
作家和思想家可以分為兩大類:
刺蝟是A型人格的人,相信有「偉大的想法」(Big Ideas)──相信這世上有像物理定律一樣的指導法則,社會上幾乎所有的互動都以之為基礎。想一想馬克斯和階級鬥爭,或是佛洛伊德與淺意識。或是麥爾坎·葛拉威爾(Malcolm Gladwell)與「引爆點」(tipping point)。
刺蝟是A型人格的人,相信有「偉大的想法」(Big Ideas)──相信這世上有像物理定律一樣的指導法則,社會上幾乎所有的互動都以之為基礎。想一想馬克斯和階級鬥爭,或是佛洛伊德與淺意識。或是麥爾坎·葛拉威爾(Malcolm Gladwell)與「引爆點」(tipping point)。
狐狸是另一個方面,他們是雜亂無章的生物,相信許許多多的小想法,對問題會用各式各樣的手段來處理。他們比較能包容細微差別、不確定性、複雜局面和異議。
如果說刺蝟是獵人,總是在追求大獵物的話,那狐狸就是採集者。為了最更好的預測,正確的態度就是像狐狸。並遵守三大原則。
原則一:用機率思考
所有的預測都是機率性,提出一個範圍的可能結果,並評估資料中有多少雜訊。
所有的預測都是機率性,提出一個範圍的可能結果,並評估資料中有多少雜訊。
原則二:今天的預測就是你餘生的第一個預測
應該做出今天作有能的預測─不管你上周、上個月,還是去年說過甚麼。做出新的預測不表示舊的預測就這樣消失,應該記錄下舊的預測,讓人評估你在預測事件的整個過程表現如何。
應該做出今天作有能的預測─不管你上周、上個月,還是去年說過甚麼。做出新的預測不表示舊的預測就這樣消失,應該記錄下舊的預測,讓人評估你在預測事件的整個過程表現如何。
原則三:尋求共識
有證據顯示集體或團體預測比單獨預測更準確,這表示處理問題時運用多元觀點,「狐狸常常都努力在腦袋裡做到一群刺蝟在做的事」。
有證據顯示集體或團體預測比單獨預測更準確,這表示處理問題時運用多元觀點,「狐狸常常都努力在腦袋裡做到一群刺蝟在做的事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